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县人大预算工委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5月,调研组听取了县财政局(国资办)关于2023年度全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并先后前往县城建集团、县交通水利集团、县旅发公司等开展实地调研。6月上旬,调研组组织召开座谈会议,认真听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9月下旬,调研组听取了县财政局(国资办)关于2023年国有资产管理报告起草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是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的情况。现将我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2023年,县财政局(国资办)牵头将区块国企和县属国企业进行整合,实现全县国资国企一盘棋管理。通过大力度资产注入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我县国有企业资产体量、质量明显提升,国企实体化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23年底,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22.447亿元。
(二)找准定位,业务拓展有所作为
各县属国有企业在传统的城市基础建设、交通、水利、旅游等经营范围的基础上,还积极拓展了砂石产业化业务、综合供能服务、建材贸易、房地产开发、中医药健康产业、安之安运营等市场化项目,构建了多领域的国企发展路径。
(三)健全体系,国企监管质效进一步提升
一是制定出台各类国企监管制度,对国企规范化运行提供了方向指引。开发上线智慧国资监管平台,涵盖产权、人力、财务、审批事项等八大功能模块,设置43条线上业务审批流程,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开展内审监督。在国企内部成立内审部门,招用专职内审人员,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和过程监督。三是实施重要岗位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要求国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程、财务以及其他重点岗位人员定期如实申报个人重大事项。四是创新考核机制。在重点考核模块按照“一企一策”进行差异化考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国企人员流通机制特别是国企领导人员的流通机制不够通畅,导致体制内优秀人才到国企任职存在较大的顾虑。同时由于磐安地处偏远山区,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招引困难。二是区块国企与县属国企融合有待加快。区块国有企业与区块管委会、县属国有企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如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公司与县交通水利集团的主责主业并不契合,不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与管理。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制度执行不严。近年国企人员违法违纪事件较多,群众关注度高。巡察、审计国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点多面广,特别是廉政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人员法制观念和规矩意识较为淡薄,违法违纪案件呈增长趋势。二是现有国资监督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国资管理机构和县财政局合署办公,国有资产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国企监管涉及领域颇多,专业化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当前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要求。
(三)国有企业运行风险加大。一是国企偿债风险较高。截至2023年底,县属国有企业(含区块国企)累计融资余额63亿元,其中城建集团33.39亿元、交通水利集团24.84亿元,旅发公司2.78亿元。由于我县国企营收能力不足,企业债务还款来源主要靠借新还旧的方式解决,且国企间融资多为相互担保,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系统性国企债务风险。二是国企投资存在损失风险。今年审计报告中指出,城建集团公司的对外投资出现失误。三是政策性担保风险日趋显现。受经济下行影响,今年担保客户经营失败事项明显增加,担保风险进一步加剧。
(四)国有资本运行效益有待提高。一是国企经营效益较低。2023年全县企业国有总资产为222.447亿元,净资产为73.11亿元,但国企营业收入仅有8.378亿元,利润总额为0.428亿元,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与总资产、净资产规模不相称。国企普遍存在公益类业务多、市场化业务少、盈利能力较弱等问题。二是国企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国企融资建设项目后,县财政的投入补偿机制、付费机制不清晰,挤占了国企发展资金。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仍需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规模仍然较小,且近年来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收入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保障财政“三保”支出,对国企发展支持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根据新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开展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企业管理的合法全规性。二是要加快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畅通国有企业人才交流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国有企业任职。三是要加快区块国有企业和县属国有企业的融合。相关区块和有关部门要支持国资国企工作,加快我县国有企业的整合工作,增强我县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国有企业服务保障能力。(二)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县财政局(国资办)要针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梳理短板和弱项,及时补齐制度建设漏洞,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靠制度管企业管资本。各国有企业要围绕制度执行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运营。二是要加强外部监督。推动出资人监督与人大、监察、审计等监督工作协同为抓手,加快形成外部监督合力落实国企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要配强国资监管力量。县政府要重视国资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增强我县国资工作力量。
(三)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一是要完善风险管控制度。高度重视部分国企负债率高、债务负担重的问题,实时监控国企债务还款情况,坚决防止国企债务违约风险的发生。二是要健全投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内部议事决策规则,明确投资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严格开展对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严格履行资产评估程序,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三是要加强担保风险管控。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担保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加强跟踪检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四)进一步推动国企健康发展。一是要增强支持国企发展的思想共识。县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支持国有企业拓展业务,在项目要素保障和项目审批环节给予支持,推进我县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要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引导国企在做好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代建服务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项目投资结构,提高经营性项目投资比重,强化市场属性,增强盈利能力。三是要提升国企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国企融资建设项目的财政的投入补偿机制和付费机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